<small id="ehom6"></small>

      1. 經典 > 文學 > 郭英德《三國演義》講座 [共92集]
        844次播放 分享到:
        28.00 加入購物車 立即購買
        相關推薦
        < >
        • 郭英德《紅樓夢》講座
        • 元明清戲曲選講
        • 《荀子》精講
        • 傅佩榮:細說《論語》上
        • 王陽明心學
        • 《論語》精講
        • 詩人軼事故事系列
        • 聊聊《聊齋》
        講師簡介
        郭英德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啟功先生,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典戲曲、中國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等。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遺產》雜志編委等。
        課程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郭英德教授在本講座中對《三國演義》的來源、作者、版本流傳研究等情況做了概說,對《三國演義》的歷史結構和敘事意識、人物形象和敘事藝術進行了分析。
        • 課程目錄
        • 課件下載
        • 網友評論

        第1節 《三國演義》是史評? 第2節 從《三國志》到三國故事 第3節 從“說三分”到三國戲曲 第4節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第5節 羅貫中是什么人? 第6節 《三國演義》定本不是羅貫中完成的 第7節 “志傳系統”和“演義系統” 第8節 《三國演義》的流傳 第9節 《三國演義》的敘事結構 第10節 因果報應的歷史觀 第11節 循環宿命的歷史觀 第12節 為何“分”,如何“合”? 第13節 顛覆史書,蜀為核心 第14節 蜀漢傳乎,諸葛亮傳乎 第15節 尊劉抑曹,擁劉貶曹 第16節 具象的感性的歷史解釋 第17節 何為奸雄? 第18節 平民出身的曹操 第19節 故殺呂伯奢 第20節 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第21節 曹擦忌才殺楊修 第22節 殺楊修之因 第23節 曹操兒時的三種能力 第24節 用人所長,防人所詐 第25節 用人到位,控人有度 第26節 借頭穩軍心 第27節 割發權代首 第28節 一將之智有余 第29節 豎子不足與謀 第30節 卓之不及操也遠甚 第31節 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32節 可行王霸之機乎? 第33節 許田射獵 第34節 君臣之爭,權力之爭 第35節 庸君多強臣 第36節 天下正不知幾人稱帝 第37節 茍天命在孤,孤即周文王矣 第38節 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第39節 中山靖王之后 第40節 惟有德者居之 第41節 仁義充塞乎四海 第42節 仁義之王 第43節 廣施仁政 第44節 道德典范 第45節 心口不一的劉備 第46節 梟雄劉備 第47節 劉備的權術 第48節 劉備“三讓”徐州 第49節 劉備“權攝荊州” 第50節 劉備“自領益州” 第51節 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 第52節 略顯虛偽的權術 第53節 “似偽”而非“真偽” 第54節 真假合一的劉備 第55節 士人氣息的諸葛亮 第56節 諸葛亮為什么選擇劉備 第57節 盡諸葛亮之才 第58節 欲為“帝王師” 第59節 淪為陪襯的劉備 第60節 成為木偶的劉備 第61節 得其主,不得其時 第62節 知天命,盡人事 第63節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第64節 謀事在人 第65節 白帝城托孤 第66節 六出祁山 第67節 星落五丈原 第68節 “智絕”諸葛亮 第69節 紅臉的關公 第70節 溫酒斬華雄,刮骨笑療毒 第71節 單刀赴會,水淹七軍 第72節 國士之風 第73節 降漢不降曹,約以三事 第74節 降漢不降曹,身心兩立 第75節 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76節 華容道 第77節 義釋曹操 第78節 道德和現實的沖突 第79節 知恩圖報,無愧漢室 第80節 踐行道德,義重如山 第81節 《三國演義》敘事的虛實處理 第82節 七分事實,三分虛構 第83節 “主題先行”的創作手法 第84節 為劉備避諱,為曹操夸張 第85節 錦上添花 第86節 移花接木 第87節 戰與戰,各不同 第88節 復雜的戰爭,智慧的對決 第89節 赤壁之戰,智慧之戰 第90節 《三國演義》的臉譜 第91節 淺近文言,簡潔明快 第92節 《三國演義》結語